【第1191期 非常人語】
戰鴿 黎玉嬋
距離平安夜還有四天。國泰空中服務員工會和資方的談判已經接近三十個小時,
工潮一觸即發,節日航班隨時癱瘓。
中午,灣仔勞資關係科門口擠滿了各大報章雜誌電視台的攝影記者,
鏡頭和閃光燈對準狹窄的走廊,追逐工會的代表們。
一名攝影師突然驚覺錯過了什麼,倉皇地問身旁同行:
「那個爆炸頭呢?唔見嘅?」
同行擺擺手:「晨早退咗啦!依家工會主席短頭髮,好似姓黎。」
是的,黎玉嬋接替留關笑華成為工會主席
已經三年有餘,留在人們腦海裡的,卻似乎還是那位
呼風喚雨、作風強硬的前任。「這不是挺好的?」
黎玉嬋眯起眼睛笑:「我好怕別人認得我。」
她說她和前任主席是兩個極端,
「剛強有剛強的好處,但我總不能夠逼自己
由一隻鴿變作一頭鷹吧!」
這天黎玉嬋到機場去,客運大樓裡一班同事正幫忙招收新的工會會員。
一群二三十歲的年輕人,開口閉口叫她:「首領!」
「一開始是委員會裡頭開玩笑這麼叫,後來在Facebook上傳了開去。」Carol笑着解釋,作為這個「最美麗工會」的新一屆執行委員之一,她說自己之所以願意站出來,全因為黎玉嬋的眼淚。
Carol是時薪制下的新人,領着每小時兩百多塊錢,曾經對工會失望透頂。直到一○年初,七十個飛行小時那次爭議,她看到黎玉嬋為她們落淚,「大家覺得,終於有一個資深的明白我們這班𡃁妹的苦況。我們這一莊,大部分人都是被她感染才走出來的。」
一○年那次抗爭,黎玉嬋帶領工會號召了八百多名空姐、空少圍國泰城,最後逼得資方撤銷每月不足七十個飛行小時不能調更的新規定。
「她其實是天生的領袖材料,只是自己不覺得。她好明白大家在想什麼,會聆聽別人,然後找到一個最好的方法,也會顧及每個人的感受,這是為什麼有這麼多人支持她的原因。」
內鬥
就在三年多前,黎玉嬋還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機艙服務經理,那天她替一名同事的班,碰巧國泰機師工會主席和她同機,他告訴她:你們工會快被人騎劫啦,去幫忙啦!
她隨口答應:「OK、OK!幫手拉票沒問題!」
結果他把她的名字給了關笑華,很快關就叫她幫忙湊人數組成競選團隊。原來當時的國泰空服工會陷入管理危機,外籍的工會副主席因不滿關的作風,決定另起爐灶,接管工會。
「我想如果只是給個名字就能幫上忙,那就給吧。當時真的沒想過無端端湊人頭會變成做主席!」
兩隊人馬競選,結果是關笑華這邊贏了。黎玉嬋以為大功告成,結果一輪會議下來,突然發現自己被推上了主席之位。
「當時是政治考量,委員覺得如果由關小姐繼續當主席,另一隊人不會罷休,而她也快退休了,是時候薪火相傳。」
黎玉嬋是新人,沒有樹敵,和同事關係也好,讓她當主席不失為折衷之計。
當了十幾年工會主席的關笑華卻多少有點放不開手,加上內部執委意見不一,經過一番爭執、討論、掙扎,終於還是決定由黎擔任主席,關退居二線任副主席。從此委員會裡便多了猜忌。
「一開始內部對我有很多不信任,開會時他們真的會兜口兜面指住我的鼻說:『俾你坐chair這個位不是我們想的,只是政治考量,你不是我們心目中的主席!』」
有一次,她看了委員會內部的電郵來往,終於忍不住走到街上哭,直到兩個小時後老公到街上找她回家。
「走落街,是不想在老公面前哭,他已經很想叫我放棄,但我知道不能走。」
進入工會,她開始發現會出現一班人想重組工會是有原因的,一個健康的工會沒理由所有權利都抓在部分人手上不讓會員參與,也不可能一直強橫地、沒有轉圜餘地地去談。像和資方的年終談判已停開近十年,反而是黎玉嬋上任後,公司管理層同意重開。
「但條路怎麼走呢?我很迷惘。」
內部攻擊不斷,到一一年初,甚至有聲音說黎玉嬋其實受公司唆擺滲透,暗地裡幫咗公司阻止工潮。
當時公司宣布加薪4%到4.5%,月薪制的空中服務員不滿公司加薪幅度,工會發起行動考慮按章工作。黎玉嬋是月薪制,但對委員會的決定卻不認同。
「九六年開始國泰改用時薪制聘請空姐、空少,月薪和時薪的收入已經有很大落差,我覺得工會的立場應該是將兩者之間的差距拉近,而不是拉遠,否則公司一裁員,第一批剁走的就是我們這些又老又貴的月薪制。」
結果她左右為難,月薪制的同事指責她只幫時薪制,時薪制的新人覺得這些舊人貪得無厭。那次按章工作的行動拖着拖着,無聲無息地取消了,說她為公司辦事的謠言卻傳了出來。
「不是我想取消行動,而是我實在看不到怎能達成目標。當時的委員大多是資深艙務經理,快要退休,像關小姐在電視訪問內說的,若pay scale (薪級表)如願擴大,她可以多拿兩百萬走,但現今世代,怎可能發生?
「和公司的鬥爭是預咗,我不痛苦。自己人殺自己人,才令我最painful。」
國泰空服工會的會員中,三成半領月薪,餘下的都是時薪制的新人。黎玉嬋的理念得到的,是六成半的支持。
一○年,一班時薪制的空姐、空少開始積極參與工會活動;一年後,工會執行委員會換屆,這班新人以黎玉嬋為首,當選了新一任委員。從此會內爭執依舊,委員間卻多了信任。
像去年十二月那次行動,國泰資方單方面宣布加薪2%,委員會很快達成共識,宣告有機會按章工作甚至罷工,經過勞工處斡旋,近三十個小時的談判之後,終於以資方在「奪命更」和駐外站空中服務員人數上讓步落幕。